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为更好助力包场镇营商环境优化,7月9日,包场镇开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协商议事活动,海门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姜勇,海门区政协副主席王拥军,包场镇党委书记张剑波参加活动。
会上,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顾健辉介绍了当前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打算。近年来,海门港经开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提升,紧紧围绕项目建设、企业全流程服务,制定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协商过程中,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南通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泰森食品有限公司、首帆动力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江苏昊昱重工装备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代表分别就现阶段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招引青年人才、惠企政策宣传、企业用地等方面的需求,相关部门进行了一一回应。与会政协委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了深入交流。
姜勇充分肯定了此次协商议事活动议题选择精准,大家的发言也对今后新区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姜勇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一是以政策落地“精准滴灌”,筑牢营商环境根基底盘。要构建全域化政策宣传网络,打造“线上+线下”双轨宣传矩阵。要推动政策与需求精准匹配,以最快速度推动优惠落地,为困难企业“雪中送炭”;针对发展需求,提供定制化支持,为优质企业“锦上添花”。要完善政策闭环管理体系,建立政策执行“监测网”,运用大数据平台对政策申报率、资金兑现率、企业满意度等核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动态掌握政策落地实效。二是以服务升级“换挡提速”,激活营商环境效能引擎。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办事效率和体验。海门港经开区作为海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审批服务重点环节,变“等靠要”为“争闯试”,变“找依据”为“创先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三是以要素聚合“靶向发力”,锻造营商环境硬核支撑。要素保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聚焦企业资金、土地、人才等核心需求,建立健全挂钩服务机制。积极整合集聚优势资源,推动闲置资源再利用,优化园区产业布局,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要素保障,让企业安心发展、做大做强。
王拥军对此次活动做点评,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坚持好上加好,在坚决抓好政策落实上下更大功夫,紧盯政策制定、执行的各个环节,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实现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衔接畅通。要探索优化路径,在持续健全体制机制上下更大功夫,围绕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链条要素保障、全领域环境营造,持续强化制度创新。要加强统筹协调,在广泛凝聚各方合力上下更大功夫,通过建立健全协同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创新参与方式,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
张剑波对优化营商环境下阶段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和行动指南。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为确保海门港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必须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发展大局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实抓好,面对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要真刀真枪上、大刀阔斧改,全力打造海门港营商环境金口碑。二要抓实重点任务。作为改革的先行区和试验田,要在制度型开放、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关键领域率先突破,尤其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更要比其他区域更早一步构建“雨林式”创新生态。要让政策供给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让政务服务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反应”,让要素保障从“单兵作战”升级为“系统集成”。三要以政企共治重塑发展逻辑。政商关系的“亲清坐标”,应当成为干部的价值标尺,要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答卷”的常态化机制,把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尺。
协商议事会前,包场镇有关领导、协商议事成员集中参观了江苏泰森食品有限公司、首帆动力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了项目进展、企业经营等情况。
包场镇将以此次协商议事活动为契机,促进协商成果转化,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不断提升海门港经开区发展软环境,增强竞争硬实力。
包场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工委主任王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政协委员代表,企业代表等参加活动。